嘉靖一朝有宠臣,无权臣。嘉靖二十一年后,世宗不涉深宫偏居西苑,但却是乾纲独断,掌握着朝廷大权。在大礼议事件中的胜利,让他产生极大的自负。他“集众美自居”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,一个圣人。在有这样心态下的帝王手下做大臣,自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自夸。 
明中叶有一大臣叫做王守仁,是个大哲学家、军事家,正德年间他曾平定宁王叛乱,立有战功。嘉靖初年他在平定了思、田二州的叛乱之后,在报捷的奏疏中说自己“永除百年来两广心腹之患”、“事半功倍”之类的言辞,结果招来了世宗一顿“近于夸作,有失信义,恩威倒置,恐伤大体”的责骂。这件事说明在世宗眼里,没有能臣,只有听话办事的奴才。 
在议礼事件中,新科进士张璁上疏要求尊奉皇帝的亲生父亲,得到了重用,而反对派则要求杀张璁及持同观者,被已正典刑,无情斩杀。四面受敌之时,世宗为他说话了:“你们不是靠议论我父亲礼仪而受到我宠信的,你们只是把该说的正确的话说出来而已。你们的忠心和你们的学识、品行,都铭记在我的心里。”因此,对皇帝的服从与感激就成了他做官的准则。而对于大臣们却表示出极端的藐视。
|